翰墨中国网——著名画家张锦平美术馆
【名家简介】张锦平,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家(书画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欣赏】最初也
2019/2/14 17:03:20
浏览次数:
【名家简介】
张锦平,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现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女画家协会副主席,山东艺术家(书画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作品欣赏】
最初也是最早的认识,缘于阅读他们画得那些工笔重彩的小画。那个时期,以丁绍光为代表的被称为“云南画派”的工笔重彩作品,正在西方收藏界走俏。宋丰光张锦平也画这类作品,同样不断被美国画廊收走。那些线条优美,勾勒简约的小品,总花朵般地散发着清香和新鲜。
再接触宋丰光张锦平,还是从作品开始的,但有了另外一些的感动。
面对他们画得一张硕大的作品,透过那些有如神助的色彩与线,一个有了质的变化的宋丰光张锦平的艺术印象,渐渐清晰起来。看他们的画,我想到了掠过凹凸的坡地,风在搅动深秋里荒野深处坚涩的泥土和瑟瑟的犀草。那地方很荒蛮,但是诗意盎然。在他们的画里我们很容易看到作为画家所需要的感觉--诗意的质感。那是无论在形式上,或者内容上,都极具现代意义但仍具传统价值的审美。
画作里有很多的迹象,显示他们正朝着一个艺术家的应有的澄心--感悟,靠近着。当初作为已有十余年学院式艺术实践和创作实力的画家,他们走向一条正确的道路,他们的风格已初具雏形。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也正是中国画坛从理论探索高潮走向实践高潮的时期。
面对各种新艺术方式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画家都在选择。宋丰光张锦平选择了那种很有质感的诗意语言。那是一种在写和绘,现实和表现之间的表现形式。它兼具了现代和传统的语意。十年之后的今天,这种倾向成为了左右中国画坛的主流审美意识。
于是,这十年间他们不断在全国美展上获奖。
于是,他们成为了在全国有影响的画家。
关于宋丰光张锦平,还有另外一种认识。
那是读画得来的一种感觉。是我在他们的作品前,内心一切与之交换获得的阅读感——语境。是一些关于秋天,关于田野,关于乡村经验的与他们绘画艺术交汇的文字。
深秋深处,那些蒲苇已经金黄了,在风中瑟瑟有声。仿佛琴音在狭窄的叶片上划过,滑落在水面上。那些波纹向着四面韵开,大片大片的蒲苇在湖滩上变得壮阔起来。草木在秋天里是灿烂和深邃的,神与物游的音与形,树杂云合。在静静悟听着生命的成熟。宋丰光张锦平波在水上,停在秋天的某个角落里,轻缓地靠近秋色。
有着强大洇染力的秋天,让他们一次次在共同感受中,体悟到了其中蕴涵着的精神世界,是那样富有诗意和真实的魅力。这是一些遍地丛生的平淡无奇的野草,然而一旦遇上对民间精神有着深厚情感的宋丰光张锦平,这些毫无生命价值的杂草,便生出了强烈的抒情韵致。
在这样日近暮色,或者波光粼粼的水波间,我们不在乎他们是怎样地规避城市。或者,亲近乡村。如同阅读他们的作品一样,我们并不探求他们是在怀旧,还是在寻求。然而,面对他们专注的那种乡村生活,那种纯挚的向往和坚持的民间意识,我们会感动。他们笔下那些在大地上生长着的朴素的草木和简朴的却不失美丽的乡村少女,总会让我们久久地心动和咀嚼吟味的。
关于宋丰光张锦平,更还有这样的描绘和分析。当然,这依然是面对宋丰光张锦平他们的生活和作品的一种理解。
在秋水温柔而又安静的水乡河道间,那些逝水与大片大片的芦苇,对于他们有着何等的诱惑。从小便阅读尽了大地与植被,白云与流水,亲情与劳作的宋丰光张锦平,深知那些在极其平淡的自然中所蕴含着的意趣是那样的绵长与博大。在那些行云流水间,淡淡生发出的意象,绝不是一杯清茶满腹闲情,几笔几划可以勾勒出的。那里有沉厚的情感和理想,那里有潜藏在草木间的亲情与慰籍。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诉诸于画笔和视觉的一种意境,更重要的是他们以一贯之的对生命的感激之情。那些深爱中的吟味与悟想,在他们的作品中便有了生命地色彩。有了爱的韵致,令人感动。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是真实的,更是梦幻的。真实的是两个人在艺术与生活同一琴弦上的和鸣;梦幻的,则是意蕴的一切在冥冥中的交融。
宋丰光张锦平的绘画艺术,在当下的艺术观念里是较为传统的,较为倾向于典雅和书写的那种方式。这种传统,不是拟古,更不是追摹古意的结果。它是一种由人格,由精神,更由两个人的性格在交汇中生化出的一种人生态度。它是互助、互补、互动的。是浮动于理想境界中的一种特殊的亲和力与崇高的敬意。是心灵外化的标识,不是单单一种图式的寻觅,更不是磨合生活的产物。在艺术界,他们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只是他们的谦恭令他们的奇特,隐秘于朴素的生活和图像之中了,不为人们所发现。他们的绘画,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精彩的人生描绘。
【中国画名家张锦平美术馆作品欣赏与收藏热线】:400-062-6066 1805313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