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中国网——著名画家吴建军美术馆
【名家简介】吴建军 笔名:无山,现任济南画院院长、济南市美术馆馆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画院联盟副主席,山东省美术馆联盟副理事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山东致公
2019/2/20 16:09:52
浏览次数:
【名家简介】
吴建军 笔名:无山,现任济南画院院长、济南市美术馆馆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东省画院联盟副主席,山东省美术馆联盟副理事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山东致公书画院副院长,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济南市政协十二、十三届常委。
【作品欣赏】
城-200x150cm2011年
无山是济南画院院长、知名画家吴建军的笔名。
如同不少作家喜欢用笔名一样,不少画家也喜欢用笔名。这原本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好奇怪的是这个以无山为笔名的画家,偏偏喜好画山,从莽莽昆仑到岩岩泰山,从佛山古刹到孤岭老树,从草地野马到山涧群羊,无不在他笔下得到再现。
海港185cmx90cm2010年
苍茫、雄阔、厚重、野性、满纸烟云……无山笔下的山,给人留下的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充满感染力的艺术享受。
然而无山笔下的山,既没有青葱翠绿也没有姹紫嫣红,有的只是水墨,不掺一点杂色的、只有黑白两种原色的水墨的挥洒与渲染。
作品:《岱庙》作者:吴建军-日期:2012年尺寸:220cm×190cm-材质:水墨设色
以纯粹水墨闻名于世的山水画家古来少之,而能够让人从纯粹的水墨中读出意境,读出神韵,甚至于读出某种人生感悟的山水画家,更是少之又少。
由此,无山的水墨山水便多出了几分可贵。
作品:《高崖幽壑入佳境》作者:吴建军-创作日期:2017年-尺寸:138x69cm-材质:水墨纸本-----(1)
我与无山和他的水墨山水其实是有缘份的。我在市文联分管文学方面工作时,他身肩协会部和市美协日常事务的双重担子。一次国庆小长假后,他告诉我假期去了一趟太行山。那时的小长假只有三天,三天里他跑了太行山几座山峰,留下了几十副写生作品。
作品:《故园》-作者:吴建军-尺寸:180x150cm--年代:2014年-材质:水墨纸本
那使我心头一热。凭经验,我认定这是一个能吃苦、肯下苦功夫的人;而能否吃苦、肯不肯下苦功夫,是我判断一个作家或者艺术家,是否专注于事业,能否有所成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依据。
作品:《桂林奇峰》-作者:吴建军-尺寸:180x97cm--年代:2016年-材质:水墨纸本--(3)
由此我们成了“聊友”,有空就在一起聊上一通。但聊并不是海阔天空,大多围绕的都是他的行踪和作品:这个假期去青海采风了,那个周末去北京看展览了;他又画了一幅作品,他的又一本画册出版了,等等等等。而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他的眼界、胸怀的不断扩展,创作水平的快速提升。
作品:《家园》作者:吴建军创作日期:2017年-尺寸:220x220cm-材质:设色纸本《家园》
那时无山专注的就是水墨山水。但水墨山水看起来黑乎乎一片,并不受人青睐。而身处商品经济时代,一个画家的价值很大程度是由作品能否受到人们青睐,能否卖出好价钱决定的。由此,无山和他的画受到了不少非议和责难。
作品:《灵岩佛光》-作者:吴建军-尺寸:190x87cm--年代:2016年-材质:水墨纸本--(3)
一次在欣赏过他的一幅新作之后,我建议他在关注水墨的张力的同时,多关注一下画面的意境和亮色,比如在苍凉、幽黯的构图中多留出一些空白,增添一只或几只小动物等等。
为了增加说服力,我还举了一名老画家的作品为例。
“作品的风格和水墨的浓淡不是问题,但如果画面上缺少了亮色和生机就有可能成为问题。”我说。
听过我的建议无山似乎有点惊讶,但他沉思片刻便露出了笑脸,说:“好,你这个建议好!”
作品:《暮归》作者:吴建军创作日期:2009年-尺寸:-60cm×100cm-材质:水墨设色
果然,在他后来的不少作品中都明显增加了色彩的对比,突出了亮色,并且增加了人和牛、马、羊、狼等,让人在感受厚重和苍桑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和温暖——这当然已经是后话了。
然而,接下我的另一个建议却遭到了拒绝。
我的建议是:为了适应求画者、购画者的欣赏习惯,可否考虑两条腿走路,即在坚持现有的水墨山水的路子的同时,也画一点彩色山水的作品出来。
“别!还是别了!”无山一怔,随即说。“一个人的精力就那么大,一分散可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了。”
拒绝坚决干脆,出乎我的意料。但转念一想,我却看到了一颗追求和坚守的心灵。那心灵像山一样坚贞、高傲。
作品:《天水一色》作者:吴建军创作日期:2011年-尺寸:152x80cm-材质:水墨纸本
心中有了这样一座山,无山的成功还会有疑问吗?
接下要说的就是一件轶事了。
那年秋天,我从舜耕展览中心出来,正站在马路边等候出租车,一辆银白色的小汽车忽然停到我面前。我没有在意,车上鸣了两声喇叭也没有在意。
“刘主席!你在这儿干什么?”车窗打开,无山探出半个脑袋朝我打着招呼。
那时我已经从省文联和市文联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而无山则已经成了市政协常委和省内小有名气的画家,我们也已经好长时间没在一起聊过了。
作品:《月光曲》-作者:吴建军-尺寸:180x150cm--年代:2016年-材质:水墨纸本--(8)
我告诉他刚刚看了一场展览,正准备回家。
无山说:“上来上来!我送你!”
我知道他是刚刚下班,家里还有不少事情等着呢,便推辞说:“不用,出租车一会儿就来啦!”
无山却不肯,非要我上车不可。我上车后他问寒问暖,一直把我送到宿舍院外,眼看着我走进大门才挥手离去。
街头偶遇,一个路边一个车里,面对一位昔日的同事,他完全可以装作什么也没看见,也完全可以打个招呼而后坦然离去。无山的选择却刚好相反。
作品:《渔歌》-作者:吴建军-尺寸:60x60cm--年代:1996年-材质:水墨设色
看一个干部或作家艺术家的品行好不好,只要看他得意的时候,对退下来的老领导、老朋友的态度就足够了。这是我从大半生的人生沉浮中得出的一个结论。
以此推断,无山的品行无疑是值得称赏的。
我把这件事作为例子,在市作协主席团会议——其时我还担任市作协主席的职务——和多个场合宣传过。我觉得那不仅仅是对无山人品的赞扬,也是对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众多同事和朋友的激励。
我觉得这是无山心灵中的另一座山。不是吗?
无山的水墨山水是用笔画出来的,也是用勤奋、执着、仁爱构筑出来的。只要他的那颗心灵不变、精神不灭,他脚下的路就注定会越走越宽,他的艺术生命就会越发光彩。
我相信。
无山和他的“山”
刘玉民
【中国书画名家吴建军作品欣赏与收藏热线】:400-062-6066 18053139470